秦伯未:如何掌握感冒的治疗 谦斋医学讲稿( 二 )


宣肺化痰-麻黄、桔梗、牛蒡、杏仁、象壳、前胡、半夏 。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栀子、淡竹叶和甘草 。
金圣润燥-沙参、芦根和梨皮 。
祛湿理气-厚朴、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陈皮、枳壳、木香和香附 。
益气补中-黄芪、人参、白术、扁豆、大枣、炙甘草 。
当然,治疗感冒是有方子和药的,但是掌握这些方子就足够应用了 。问题是有些药方成分简单,有些复杂,有些药物作用简单,有些复杂 。如何适当加减,我觉得主要是掌握几个基本的用药规律,进一步详情如下 。
首先,稀疏表
感冒都是由外邪引起的,所以要疏通表里 。但外邪入侵重,性质不同,必须加以区分 。大概是,刚开始觉得有点恶风恶寒,头肿鼻闷,冷热不明显 。我用的是防风,薄荷等 。来轻轻的缓解一下 。低热者,我加荆芥、桑叶使其微汗,风热同秋燥 。
重感冒、头痛剧烈者,夏季宜暖身发汗,或用紫苏、防风、豆豉、葱白、麻黄、桂枝、香薷 。
如果天气炎热多风,在放光法中加入佩兰和广藿香仍是可取的 。虽然表疏是治疗感冒的重要方法,但一般只用一到两味,不多 。柴胡、葛根、独活等 。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很少使用 。
第二,清热
清凉药常用于辛凉解表,治疗风热之邪,或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 。常用的有连翘、金银花、栀子、黄芩,使用时只选择一两种口味;夏季常用青蒿、六一散 。
所以清热法不是感冒的主要方法 。如果离开疏散,不宜用金银花、连翘等 。一个人 。
至于风热秋燥感冒,用瓜皮、芦根,虽然也有清热作用,旨在生津润燥 。
第三,宣肺
主肺皮毛,卫气,解表药不离肺经 。这里的“宣肺气”是指宣肺气,治疗咽喉瘙痒、咳嗽、痰多等肺证 。因为要通过肺经来清表,所以宣肺也有助于解表,联系对应 。
治喉痒一般用蝉蜕、胖大海,祛风化痰止咳用麻黄、牛蒡、前胡、桔梗、苦杏仁、贝母、陈皮,温湿重者用半夏 。
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感冒咳嗽就停止咳嗽 。你越是阻止它,邪恶就越是变得无法穿透,你的咳嗽就越是不安分 。所以感冒初期不要用枇杷叶等常用止咳药 。川贝母、巴旦杏用于热痰、燥痰,常与象贝母、苦杏仁同用 。
第四,标本兼治
解表宣肺,适当配伍清热,是治疗感冒的基本方法 。很明显,大多数食谱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感冒的其他症状也要适当注意,就是要了解用药 。
如:鼻塞流涕用苍耳子、辛夷;菊花、蔓荆子用于头胀痛;羌活、桑枝用于四肢酸痛;咽喉肿痛,用山豆根、根癌马勃;瓜蒌、枳实用于便秘;郁金、香附或桔梗、枳壳的升降能理气;等一下 。
治疗任何疾病,首先要把握病因病机,通过病因病机排除主证,再解决其他兼证 。也就是说,治疗一个疾病要综合考虑 。不从根本上治疗,一证一药,就会造成紊乱 。
虽然根据基本法治中的具体证据采取了适当的注意,但没有限制,也没有冲突,难免会有重复劳动 。感冒,一般所说的感冒,是常见的、表浅的外感疾病 。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对治疗进行全面的考虑 。

采访是关于感冒的一般治疗 。下面再举几个案例来说明一些问题 。
案例1 |年幼,三岁半 。发烧四天了(38.5摄氏度)还没退,日夜咳嗽 。我咳嗽不舒服,饮食正常 。我用了西药链霉素和金霉素,吃了三剂中药 。
最后的药方是桑叶、菊花、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杏仁、象皮、半夏、陈皮、紫苑、大青叶、芦根等 。
脉象滑,舌苔薄腻 。除发热和无汗外,咽喉和脑膜检查无症状 。属于风寒袭,郁于上焦,肺气不能透,即有意以三郁入味 。
药方:炙麻黄一块钱,牛蒡两块钱,光杏仁两块钱,蝉蜕一块钱,桔梗八分,陈皮八分,胖大海一块钱,生甘草八分 。一旦服用,会微微出汗,咳嗽会随着热度消退 。
此证轻浅,所谓“上焦如羽,而不轻不举” 。治疗的时候就是用苦寒清热,让邪留而热解不了,咳嗽好不了 。
同时也说明这种综合征主要是发热无汗,经常咳嗽引起的 。所以以麻黄为主药,牛蒡、杏仁、蝉蜕等 。,轻则传化为辅,肺气通畅,证自平 。
案例二|年轻,五岁 。感冒后一周,低烧 。当你用青霉素和银翘解毒片时,热度不退,反而上升(39摄氏度) 。
去门诊的时候皮肤干燥多汗,面部潮红,鼻塞,咳嗽痰多,很累 。脉象波动,舌苔薄黄 。属于风寒外束,肺气未宣,有郁化热之势,即以辛凉表里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