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博客 不许联想博客

没有联想博客(个人博客)
那天,北京的气温高达39℃,但王晓峰因为需要抽烟,想约在外面 。在烈日下暴晒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于是他拿出烟,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准备出去随时点一支 。
社会上太压抑,生活缺乏创意,看不起自己的人太多了……现实中让他感到痛苦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做一件t恤让他找到了一些安慰 。“做t恤是我的爱好,可以让我很期待 。”对王小峰刺猬公社(微信ID: ciweigongshe)说 。
穿着王小峰自己的迷幻猪t恤“没有协会”,猪是英国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的标志之一 。“这头猪身上的字体很迷幻 。当时玩摇滚的人吸毒成瘾,看到东西会产生迷幻效果,所以发明了这种写法 。”他没完没了地谈论这件事 。
【个人博客 不许联想博客】
(王晓峰)
从1989年发表乐评开始,王晓峰已经做了28年的文化采访人员和乐评人 。他的网名是“戴三标”,网友们都叫他“三表哥” 。
《三联生活周刊》原总编辑朱伟评价他“对文化批判一直很有眼光” 。早在90年代,王晓峰就以犀利的文笔搅动了乐坛 。
“我得罪了全世界的华人摇滚圈 。那时候圈里很多人经常堵我的门 。现在想起来还挺紧张的 。”王晓峰说 。
2017年6月,王晓峰辞去《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主笔,专心卖t恤,品牌名为“无协会”,这也是他博客的名字 。
“有变化,有消息 。但是我报道的文化娱乐领域没有任何变化 。最近10年有没有看到什么叫文化的东西?”王晓峰缓缓说道 。
在他眼里,t恤是为数不多的值得推广的文化 。
t恤起源于劳动服装,t恤文化形成于六七十年代摇滚音乐的黄金时代 。欧美的摇滚粉丝会通过图案、文字等形式把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印在t恤上 。
“这不是媒体吗?我只是换了个形式,继续做媒体 。”王晓峰说 。
愤怒的批评家的绝望穿着“无协会”t恤的老狼给王小峰打电话:“你的t恤真棒 。走在国外大家都看着我 。”
早在2009年,“三表哥”就开始做t恤了 。当时还没有“内容电商”这个概念 。但他的博客“按摩奶”(后改名为“无协会”)日浏览量近10万,于是他打了广告 。“本来是为了好玩,结果我居然赚了点钱,扔出去4万,拿回来10万 。”3,000件存货在一个夏天就卖完了 。
也是在那段时间,这位在三联发表过很多代表作的文化采访人员产生了离开三联的想法 。
(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
王晓峰听欧美音乐比较多,对大陆音乐不太在意 。在音乐圈的“94辉煌”时期,一批知名音乐人迅速诞生,拔得头筹 。当时王晓峰被称为“愤怒的乐评人”,往往一句话就会引起一场风波 。
1995年左右,高发现了小可,随后作为制作人发行了小可的第一张专辑 。而王晓峰却故意“嫌弃”高,说“如果这张专辑有制作人,水平可以提高很多” 。这让高马德·宋啸怒不可遏 。
在参加一个活动的路上,两人相遇了 。“你凭什么说这张专辑没有制作人?”高问王小峰,他们从街上一直吵到了现场 。
“现在看那个时候其实挺有意思的 。大家意气风发,自给自足,都爱打架 。”王晓峰笑着回忆道 。
上世纪的“愤怒”在新世纪逐渐变成了“绝望” 。“环境变得压抑和停滞 。其实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做文化,感觉都是一样的 。”
这位文化采访人员有一本用了十几年、厚4cm的采访本,积累了五六百位娱乐圈人士的采访素材 。“几乎没有新人新现象再冒出来 。面试的每个人或者每个话题你都遇到过 。”
以前写稿子的时候,王晓峰经常会感到焦虑,总怕自己写不好 。但到了2010年,他已经没有了写作的动力,写作完全是出于责任 。“因为我得让主编早上七点打开邮箱就能看到稿子 。后来就完全不想写了 。一个采访,录完之后,可以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写 。”
2010年,王晓峰第一次递交辞呈 。
时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朱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继续做下去 。“我是一个心软容易被感动的人,所以坚持了好几年,但内心对这个媒体环境越来越反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王晓峰说 。
“这个时代已经固化”
2010年,热爱音乐的王晓峰因为一次采访,参加了挪威一个城市的音乐节 。
音乐节的发起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王晓峰不解地问他这个节日是怎么开始的 。“原来人太少了,太无聊了 。夏天,天人外出 。他想搞点动静,问问谁愿意赞助 。结果很多公司出钱赞助他办音乐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