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庆抄袭频发 复旦抄袭

复旦抄袭(复旦大学庆祝活动抄袭事件频发)
复旦大学这几天越来越生气了,国内媒体甚至国外媒体都在痛苦或高兴地讨论复旦校庆宣传的抄袭问题 。先是复旦大学LOGO被指抄袭苹果触控ID logo,然后复旦大学110周年宣传片被指在创意、镜头、文案等方面与2014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宣传片《探索者》高度相似 。事情没有结束,就在一天前复旦大学悄悄换上了新的宣传片,结尾通过校训卡的感人部分被查出涉嫌抄袭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整部宣传片 。方编剑说,庆功曲《复旦幸运饼干》抄袭了日本歌曲的曲调 。
抄袭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实际上是否构成抄袭,二是抄袭是否违法 。著作权法没有直接规定“抄袭”,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五)项禁止的“抄袭”的法律解释与抄袭基本相同 。保护有形表达而不保护抽象思想是著作权法的基本法律原则 。简单来说,过度使用他人作品的具体或细节可能构成抄袭和侵权 。如果遵循主题、背景或其他精神相似性,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合理借鉴,比如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借用哈姆雷特的构思和关系图,构建了精神相似但故事不同的动物动画片;
侵权,如郑宇的《宫锁连城》、琼瑶的《梅花品牌》;
其他很多已经构成抄袭但尚未达到违法程度的情况 。
复旦抄袭事件述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指纹比树叶更复杂 。复旦庆典的指纹LOGO与苹果触控ID logo的实物部分高度相似,尤其是两个指纹的内圆几乎重合,只是在外圆同一条线上不同位置有几处截断 。如果这是巧合,概率低到闭着眼睛打开别人的保险柜 。面对无可辩驳的事实,校庆LOGO的作者竟然承认抄袭 。
复旦女试飞员题材的宣传片和东京大学女航天员题材的宣传片《探险者》有很高的相似度 。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从飞行时代穿越回大学时代,经历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校园外景等一系列场景 。,浓缩了主人公学习和生活的大学成长全景 。这两个宣传视频不仅在整体概念和角色设定上保持一致,在很多非常大的细节上也几乎一致,比如翻越书架、摘下头盔对着镜头微笑,甚至鱼缸 。虽然制作人是复旦大学宣传部副主任,一开始明确向媒体否认抄袭,但两天后不得不承认错误 。
令人惊讶的是,复旦大学用来代替第一部宣传片的备用片迅速陷入争议 。新宣传片结尾的一分钟片段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非常相似 。但复旦新宣传片的主体部分是校园和校友风采的展示,没有侵权纠纷,结尾传递广告牌的桥段复制的是场景设计,而不是剧情 。即使最后一段是抄袭,但思想抄袭的性质与东京大学宣传片不同,并未达到侵权的程度 。因为没听庆祝歌曲,我就不再对比分析音乐是否构成抄袭 。
校庆片认定抄袭已成定局,复旦大学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质疑,包括著名博主魏武挥对抄袭的严厉批评 。从一系列抄袭事件来看,包括部分当事人以复旦大学名义声称宣传片“有点头脑风暴,完全不同于东京大学的宣传片”,百年苛求的复旦大学学术声誉难免受损 。
【复旦大学校庆抄袭频发 复旦抄袭】回顾抄袭事件的爆发,有几个细节特别值得考虑:
首先,涉及抄袭的有复旦大学中层干部和复旦校友 。无论是官方代表还是往届学生的抄袭,都让人觉得抄袭已经成为一种集体习惯;
其次,从事件爆发前对“创意”的经验总结,以及被质疑后第一时间对抄袭的否定和辩解,似乎抄袭已经习以为常;
再次,抄袭事件爆发后,复旦制片方家属竟然接到威胁电话,威胁全家人的生命安全 。这样极端暴力的言行恐怕不是为了抄袭,而是因为日本作品被抄袭 。
第三,复旦大学官方微博今天就抄袭一事向公众道歉,并表示将展开调查,严肃处理 。道歉是改正错误的开始,但复旦大学首先要向东京大学道歉,其次才是关心复旦的中国公众;
最后,似乎唯一幸运的复旦校友比校方更早承认自己涉嫌侵权,并要求校方尽快调查并给出合理解释 。
在推动国家创新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复旦校庆抄袭事件的失望可想而知 。抄袭是学术的敌人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最深厚的学术传统之一,已经承受着各种批评的压力 。但坦率地说,这次抄袭事件不仅反映了复旦大学的问题,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积弊 。
为什么高校抄袭丑闻频发?
中国大学的全球排名确实一直在上升,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一度跻身世界大学百强 。然而,对比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并没有达到令人鼓舞的水平 。先看横向比较,中国大学排名上升速度落后于中国GDP全球排名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德国、英国,但是中国无论从大学排名还是诺贝尔奖排名,都比不上这些经济规模被超越的国家 。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尤其是重点大学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我国高校科研教学实力的增长速度 。换句话说,关于建筑是否有大师的讨论会持续很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