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禁发达地区“挖人” 还需破解薄弱地区优秀教师“人心思走”问题

□熊丙奇
近日 ,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布 , 特别部署了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的工作 , 明确提出 , “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就已提出 , 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 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 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 , 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 各部委反复重申这一禁令 , 显示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
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 , 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42万所 , 其中 , 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7243所 , 占比51% , 在校生1468.4万人 , 占比59% 。 办好县中 ,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而要办好县中 , 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当务之急 , 必须解决薄弱地区、县中优秀教师流失问题 。 禁止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挖人”是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 , 必须切实提高薄弱地区、县中教师的待遇 , 重建高中教育生态 , 为他们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与环境 。
县中优秀教师流失的去向 , 主要是发达地区、城区学校 , 而主要的流失方式有两种 。 一是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开出高薪“引进”人才 , 对于发达地区这是人才引进政绩 , 而对于薄弱地区则是人才流失 。 二是薄弱地区、县中教师“人心思走” , 想进城、到发达地区去发展 , 对于不发达地区的老师来说 , 到城区、到大城市 , 是事业发展、成功的重要标志 。 与优秀教师流失相伴随的是学生流失 , 一些地方的县中走向衰败 。
禁止“挖人”是针对前一种方式 , 但不少教师对禁令不满 , 质疑这是剥夺薄弱地区教师追求事业发展的机会 , 不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 , 甚至担心这样会导致薄弱地区更难招到优秀教师 。 而从执行角度看 , 禁令恐也很难落实到位 , 因为就是禁住了公开的“挖人” , 也很难挡住薄弱地区、县中教师想走的脚步 , 他们主动辞职 , 然后再去应聘怎么办?
因此 , 必须对准薄弱地区、县中教师为何“人心思走”来破解这一问题 。 首先 , 必须客观承认 , 同样是高中教师 , 各地 , 包括同一省的各地级市、县 , 存在地区差距 , 发达地区、城区学校不但有区位优势 , 还能给出更高的薪酬待遇 。 这是由基础教育资源保障机制决定的 ,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保障 , 还主要由各县市财政保障 , 进而 , 县市财政实力就决定了保障力度、教师待遇 , 薄弱地区要“对抗”发达地区用“高薪”挖人 , 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
“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 ,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 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重要思路 。 要改革、调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 均等化可以是县域内的均等化 , 但要振兴县中 , 就不应再强调县域内 , 甚至是地级市范围内的均等化 , 而必须是省域内的均等化 , 因为在一省范围内 , 导致“县中塌陷”的原因 , 是外县市的学校抢生源、抢师资 。 只有强化省级统筹 , 按均等化的思路 , 做到全省各地高中的建设标准一致、教师待遇一致 , 才能遏制“挖人” 。
其次 , 当前一些地方的高中教育生态 , 因升学竞争而恶化 , “挖人”也是恶性竞争的一部分 。 表面上看 , 发达地区从薄弱地区挖人 , 是为了办更高质量的学校 , 但究其真实动机 , 还是想尽快打造“升学名校” , “挖人”的背后 , 是基础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 。 另外 , 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为打造升学政绩 , 也出专门资金去“挖人” , 并纵容学校违规办学 , 用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育教学 , 这对地区的教育生态产生很坏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