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心育:让每一朵格桑花都灿烂绽放

内地西藏班(校)是我国民族教育内地办学的重要模式 。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是孙中山先生故乡的一所百年名校 , 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先后获评“广东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 学校自2002年开始承担内地西藏班教育教学工作 , 以“让每一朵格桑花都灿烂绽放”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 成立以专业引领到全员育人的服务团队 , 守护“格桑花”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 。
保障机制:从教育走向服务
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以下简称“西藏生”)大多在12岁左右便独自前往内地城市的学校开始初中的求学和生活 。 在异地求学的过程中 , 学生要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生活习惯、文化风俗 , 此时他们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 独立生活能力并未完全形成 , 与本地学生相比 , 他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心理健康问题 。 为了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 学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 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心理健康保障网络 。
建立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
建立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组织 。 第一级是校领导层级专门成立了“西藏生心理健康行政+服务”工作小组 。 由主管西藏部工作的副校长、西藏部主任、德育副主任、年级主任组成小组 , 学校校长直接担任组长 , 负责宏观统筹西藏生心理健康工作 , 包括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学年学生发展目标等 。 第二级是单独设立心理健康中心 。 此组织机构以驻校心理医生、专职心理教师为主 , 负责西藏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组织 , 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 , 并组织和开发丰富的心理服务活动 。 第三级是负责渗透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的基层组织小组 。 小组以班主任为主 , 涵盖任课教师、各班心理委员、学生家长、保卫人员等 , 基层组织小组是学校组织保障机制的基础 。 在第一层级小组的统筹与协调下 , 西藏生心理工作模式和制度固定并分工明确 , 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得以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提升 。
另外 , 学校把专职心理教师分配到西藏部各个年级 , 主要负责本年级西藏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 在这种服务模式下 , 心理教师能深入到师生中 , 有更多机会主动与西藏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接触 , 更容易了解师生的心理现状 , 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 。 同时 , 由于心理教师长期接触同一年级的学生 , 有利于深入了解西藏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探索西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规律 , 提高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 。 学校还为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设立专项经费 , 并且经费只能用于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用途 , 这对于促进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
建立师资人员保障机制 。
学校心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心理教师 , 要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学校拥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4人 , 包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心理教师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等 。 针对专职教师 , 学校大力推荐他们参与省、市各级各类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 ,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每年护送西藏生返藏队伍中 , 总有心理教师的身影 , 以期通过“走进西藏”来加深心理教师对西藏风土人情的认识 , 从而更好地了解西藏生的心理特点 。
学校致力于建构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培训的西藏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 多年来 , 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 截至2021年 , 学校持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证书的教师达到300人 。 不仅如此 , 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机构为学校教师开办的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的培训班 ,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 全面提升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有效地推动了学校西藏生心理健康工作稳步前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