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私有化尘埃落定! 聚美优品私有化

聚美优私有化(聚美优私有化尘埃落定!)
聚美优漫长的私有化之路终于在2020年初打出了最后的篇章 。聚美优2月26日宣布,已与母公司超级ROI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及由聚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组成的买方达成最终私有化协议 。这距离聚美优品于2020年1月12日收到陈欧及其关联公司的私有化要约仅一个多月 。

事实上,这并不是聚美优第一次被私有化 。早在2016年2月,陈欧就提出以7美元的价格将巨美溢价私有化,但当时遭到股东反对,因为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还不到发行价(22美元)的三分之一 。这一次,a股的私有化价格仅为2美元,远低于7美元的价格,甚至不到发行价的十分之一 。
聚美优品曾经是垂直电子商务的领导者,创始人陈欧的那句“我为自己说话”风靡全国 。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美股上市 。同年8月,其股价创下37.99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达到55亿美元,场面非常壮观 。陈欧有一个梦幻般的开局,但他没有打出这手好牌 。
一手好牌没打好纵观整个电商行业,几乎没有哪个垂直电商玩家能够杀出重围,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一方面垂直电商的需求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阿里巴巴、JD.COM等综合性电商巨头过于强大,挤压了垂直电商的生存空 。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垂直电商的突破点,聚美优也不例外 。只是近几年,社交电商、直播、下沉市场的机会都被他们像雨点一样错过了 。聚美优虽然尝试了业务多元化,但还不足以扭转趋势,电商市场份额缩水至0.1% 。
聚美优品专注于美容化妆品的销售,在2010年成立的时候确实有差异化的优势,当时淘宝主要以服装为主 。然而,当天猫、JD.COM、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巨头相继进入美妆领域时,聚美优品“躺着赚钱”的日子走到了尽头,只剩下一条转型之路 。

事实上,巨头们已经给了聚美优很多启发 。淘宝依靠李佳琪直播带货,一分钟卖出1.4万支口红的“好戏”频频上演 。作为“第一批美妆电商”的掌舵人,陈欧肯定不会对这一幕视而不见 。
品多多也给鞠美有上了一课 。拼多多用100亿的补贴进入美妆,获得了第一话语权 。这一波美妆消费者无法抗拒 。这些聚美优的产品都没有做过 。当然,聚美优的产品不一定要走同行已经走过的路 。我们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和新玩法 。重要的是迈出这一步 。
陈欧的《我为自己说话》向我们展示了聚美优品深厚的营销功底,或许营销的成败也是失败的 。可能是投入了太多精力在营销上,聚美优不太关注产业链 。目前,产业链布局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关注的焦点和制胜法宝 。
拼多多在短时间内的强势崛起,是因为下沉市场的深度渗透,改变了农村的农村供应链,低线城市和广大乡镇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当JD.COM和阿里的触角还没有到达这些地区的时候,拼多多就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好 。
当然,整个产业链的布局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这对于错过好机会的聚美优来说不是一个小挑战,可能太弱了 。也是因为产业链把握不好,聚美优尝到了一些苦果 。
就在聚美优处于高光时刻的时候,假货风波开始冲击这家明星电商企业,使得聚美优的客户数量和订单量明显下滑 。聚美优品财务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的活跃客户数分别为1540万、1510万和1070万 。新客户数分别为900万、890万、610万;电商业务方面,2016年至2018年订单总额分别为6150万、6350万、3800万 。
当聚美优品陷入困境,短期内难以东山再起时,陈欧国将其私有化也是明智之举 。

陈欧押宝街电如果我们此时不私有化,巨美Premium很可能会将股价保持在1美元以下,直到被迫退出市场 。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此外,陈欧已经开始押注共享充电业务,私有化也是为共享充电宝铺路 。
聚美优品财务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新业务之一共享充电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从2017年的7400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8.7亿元 。可见,街边电带来的收益已经相当可观 。陈欧还有另一手好牌,这一次,他显然想打好 。
聚美优上市后,公司相对透明,财务数据和投资策略必须披露 。如果聚美优品大举投资共享充电宝,而一家做美妆电商的上市公司花上亿投资共享充电宝,首先投资者可能无法熬过这一关 。如果股东不乐观,公司市值不会上去,会对公司和被投资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
不仅如此,上市公司还要接受市场监管,很多事情需要证监会审批,比如收购、投资,有时候可能会被否决 。聚美优私有化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陈欧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共享充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