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小故事 短篇成语故事

成语短篇故事(20个成语故事)
(1)铁杵磨针
[典故]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逃学流浪街头 。
有一天,李白没有再去上学 。他在街上闲逛,四处张望,但不知不觉就到了城外 。和煦的阳光,欢快的鸟语花香随风摇曳,让李白感叹:“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里学习,多无聊啊?”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门口,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磨一个像棍子一样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 。“老太婆,你在干什么?”
"我想把这个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妇人抬起头,对着李白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继续磨 。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吗?”
“当然啦!”
“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绣花针?”
老婆婆问李白:“水滴石穿,龚宇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可是,你这么老了吗?”
“只要我比别人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
老妇人的话让李白很惭愧,所以回家后,他再也没有逃学 。每天,我都很努力地学习,最后我成为了诗歌的不朽者 。
[解释]
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有毅力,你就会成功 。好事多磨 。我们的孩子,如果他们认真、努力、坚持学习,取得好成绩肯定没有问题 。
(2)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一个思想开放、雄心勃勃的人 。但是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淘气男孩 。当他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深感不读书就不能报国,于是努力读书 。他博览群书,认真研究历史,因此他开始精力充沛地读书 。他博览群书,认真研究历史,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大大提高了他的知识 。他多次出入洛阳、京都,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皇帝治国的人才 。祖逖24岁时,有人推荐他打官司,但他不同意,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
后来,祖逖和他的青梅竹马刘坤一枝担任了我们国家的主簿 。他和刘坤感情很深 。他们不仅经常同床共眠,而且有着共同的崇高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栋梁 。
有一次,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叫了起来 。他把刘坤踢起来,对他说:“别人都觉得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 。我不这么认为 。我们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如何?”刘坤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来练剑,剑光飞扬,剑声铿锵 。春天来了,冬天来了,寒冷来了,夏天去了,从未停止 。好事多磨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写好文章、能带兵打胜仗的全才 。祖逖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国的愿望;刘琨出任大都督,掌管并州、河北、幽州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采和军事谋略 。
[解释]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奋发图强,也指有志之士及时振作起来 。
(3)迟做总比不做好 。
[典故]
这个故事来自《战国策》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庄辛,他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的时候,左边是周侯,右边是夏侯;出门在外,炎陵君和寿从君总是跟着你 。有了这四个人,你就特别注重奢华和肉感 。无论国家大事,郢(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县北)必定凶险!”
王祥一听,非常不高兴,生气地骂:“你疯了吗?故意说这些阴险的话,是不是混淆人心?”
庄信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真的觉得事情一定到了这个地步,我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
如果你总是偏袒这个人,楚国肯定会灭亡 。既然你不相信我,请允许我躲在赵,看看会发生什么 。庄辛在赵国彩住了五个月,秦国真的出兵攻打楚国,王祥被迫流亡阳城(今河南省息县西北) 。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 。我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庄诚恳地说:“听说现在看兔牙,想到猎狗还不晚 。”等到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晚 。……"
[解释]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 。我只知道如何找乐子,却不知道如何做事 。结果将不可避免地是悲惨的失败 。
成语“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就是基于上面两句话,意思是出了事,挽回也不晚 。比如一个企业家在估计事物发展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贸然把自己推向了失败 。但他并没有气馁,耐心地把事情想了一遍,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为“弥补”并不晚,从头开始!
(4)盲人触摸大象
[典故]
根据古印度佛经记载,古印度有一个小国,其国王名叫镜王 。他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拜佛念经,非常虔诚 。然而,当时中国流行许多神道教和巫术,大多数受试者都被他们的布道所迷惑 。民不聊生,是非不明,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王非常希望他的臣民皈依佛教,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大象的样子来教育诱导他们 。镜王告诉朝臣们:“你们可以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来城里 。”信使很快聚集了一群盲人,并把他们带到了宫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