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 。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 。)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
生2: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动 。(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作总结 。)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 。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实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 。(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设计实验,参考课本实验2-1 。)
师:我观察各小组设计实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实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不一致 。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偏小,小于1/5 。同时引导学生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一一五氧化二磷 。科学家就是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实验2一】],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
三、归纳总结
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十空气皇鉴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杂质0.03% 。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
四、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 。
[投影]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一209.9℃,沸点为95.8℃ 。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 。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