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杠杆(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 。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五、板书:
第一节 杠杆(一)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
2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