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最新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与社会实践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后者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专业人才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最新模板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
2. 在猜想、验证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2个,正方形1个、小棒5根、方格作业纸、直尺、三角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谜游戏
【设计意图:猜谜活动,既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抽象图形

(出示课件)谈话:孩子们,今天的学习从这幅画开始,美吗?上完课每人送你们一幅怎么样?
提问:从这幅画中,你能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抽象出平面图形)
2.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揭题:你们认识的图形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
【设计意图:从图画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二、猜想验证,自主构建
1.操作中引发猜想
提问: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摆一个长方形吗?
操作:学生摆长方形 。
反馈:指名展示 。
反思:引发关于长方形边的猜想

小结:长方形边的特点:对边相等(板书)
(移动小棒)提问:这样摆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小结:长方形角的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设计意图:尊重并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进行“边”和“角”的追问,引发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猜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也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向抽象的认知规律 。】
2.验证中深化认识
⑴指导方法: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请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
⑵操作验证
⑶汇报交流:
①验证对边相等: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数据;方法2:折一折,指名操作 。
小结:用多种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发现它们的对边都相等 。
②认识长宽: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长方形中靠在一起的两条边相等吗?引导认识长与宽;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
③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讨论: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你比了几次?有比的次数少些的吗?还有更少的吗?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对边相等 ----边的特征
四个角都是直角 ----角的特征
实际上我们认识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认识的 。
【设计意图:特征的验证是思维碰撞最充分的环节,给学生不同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使猜想得到验证,长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渗透了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
3.迁移中拓展新知
谈话:我们再来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拿出正方形,你能用刚才那些方法和思路去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吗?试试看 。
⑴自主探究
⑵汇报交流:
①特征1:四边相等;提问: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反馈: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结果;方法2:折一折;引导学生比较折的方法,纠正认识偏差,优化折法的简洁性 。
②认识边长 。介绍: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叫做边长 。(板书 边长)
【设计意图:折一折验证正方形边的特点呈现出两个层次:通过上下、左右对折说明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角折说明邻边相等,这样的折法才说明正方形四边相等 。经历两个层次的感知,既充分认识正方形边的特点,也细无声地渗透了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