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文章插图
*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调研报告第1篇:
*农民工最新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意见》实施1年以来 , 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个性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月均工资比2004年增加625元 , 拖欠问题有所缓解,*给农民工带给的服务有所加强 。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 。所以务必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 , 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最新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1] 。根据*研究室课题组[2]的估算,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 。2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 。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向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 ,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在近几年陆续*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方针政策 , 设立了*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组织和机构,加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的治理 。2006年3月**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首份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文件 。《*意见》将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到“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特色*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原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解决农民工诸问题的思路、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年来,《*意见》的实施效果如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
些问题,2007年2——3月,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广州、深圳、东莞和湖北省、河南省等部分农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最新状况的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 , 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65份,理解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 , 涉及农民工的各种问题81个 。以期透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与*研究室课题组《*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 对《*意见》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推荐 。
1农民工群体的基*状况及其变化
1 。1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略有增加 , 仍以青壮年为主
在763个样*中,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6——25岁的占28 。8%,26——30岁的占12 。3%,31——40岁的占31 。4%,41岁以上的占27 。5% 。与2004年相比[2],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提高了4岁,30岁以下的农民工比重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40岁以上的农民工比重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 。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1岁,30岁以下的占53 。8%;男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30岁以下的占38 。5% 。
1 。2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从文化程度看 , 2007年初,文盲/半文盲占3 。3%,小学文化程度占16 。6% , 初中文化程度占59 。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8 。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 。7% 。与2004年国家*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 ,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 。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 。5%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在*次调查中,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为8 。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5% 。在对“阻碍你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16·4%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太低”是最主要的障碍,这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 。
1 。3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业、*业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 。在720个样*中,从事*业和*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42 。1%和36 。7%,二者共占78 。8% , 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 , *零售业占4 。4%,住宿餐饮业占3 。8%,采矿业占2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0 。8%,其他行业占2 。4% 。与2004年国家*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业和*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 。从事*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22%,2003年占25 。2% , 2004年占30 。3%,2007年初到达42 。1%;从事*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16 。6%,2003年占16 。8%,2004年占22 。9%,2007年初到达36 。7% 。
1 。4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 但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
调查显示 , 2007年初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8 588元,人均收入4 408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 314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 0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 。7% 。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2004年,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6 065元,人均收入3 587元 , 其中人均务工收入2 681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4 。9% 。与2004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 。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 , 但65 。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 , 这种反差证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
1 。5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但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调查证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 。在*次调查中,中西部地区输出的农民工比例为71 。4%,比2004年高出4 。4个百分点;[2]57 。9%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就业 。虽然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基*格局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农民工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比重有所提高 。2007年初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比2004年的70%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则较2004年的14%上升了13个百分点,到达27% 。二是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2004年跨省和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0%和35%,2007年初,这一比重分别为48 。6%和32 。4%,分别下降了1 。4和2 。6个百分点 。
2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用心变化和存在问题
2 。1农民工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资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2-2004年 , 农民工月均工资由659元上升到780元,增长18 。4% 。而在2007年初 , 农民工月均工资超过1 300元,到达1 305元,比2004年增加了625元,增长80·1% , 可见2004年以来 , 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 。从各月均收入组看,2007年初月均8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月均收入在300——500元的农民工占2·9% , 比2004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500——800元的农民工占15·6%,比2004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 。月均8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则大幅度增加,如月均收入在800——1 000元的农民工占32·0%,比2004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1 000——1 200元的农民工占13·1%,月均收入在1 200——1 500元的农民工占17·2%,1 500元以上的的农民工占19·2%,*示他们要经常加班,54·1%的农民工表示在节假*不能得到休息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业和*业就业,很多工种岗位具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超时加班工作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虽然农民工要经常加班,以牺牲健康权和休息权为代价,但是很多农民工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在经常加班的农民工中,有40·6%的没有加班费 。在节假*的加班中 , 更有60·1%的没有加班费 。
2 。5虽然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较高,但农民工的社会满意度较低
2007年初,农民工对目前打工的企业和工种岗位的评价较好 , 满意度较高 。在农民工对打工单位的评价中 , 对打工单位“很满意”的占5·2%,“较满意”的占25·3%,“一般”的占52·5%,“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14·6%和2·4% 。农民工对目前的工种岗位感到“很理想”的占5·4% , “较好”的占29·7%,“一般”的占49·5%,“较差”和“很差”的仅占12·8%和2·6% 。与2005年相比,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 。从社会地位方面看,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 , 47·6%的农民工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一般 , 20·3%的被访者感觉社会地位不高 , 个人尊严方面以前受到过伤害,9·6%的农民工担心受城里人的歧视 。
2 。6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与2005年相比,2007年初,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均有所提高 。2007年初,有66·5%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比2005年的参保意愿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实际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总人数的26·2%,8·0% , 13·0%和4·8%,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9·8,6·2 , 11·2和4·1个百分点 。说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依然很低 ,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都有待提高 。
2 。7尽管大部分农民工愿意市民化,但他们融入城市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和困难
只有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才算完成,只有尽可能多的农民工成为市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格局才能改变,农民工问题才能最终消失 , “*1* 。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市民的原因主要来自城市的工作、生活压力和风险 。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城里人的原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城市就业风险大 , 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保障”、“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城市生活费用太高”,分别占22·7% , 21·9%
,14·6%,11·2%*见表2* 。
尽管大部分农民工期望脱离农村 ,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 。在694个样*中,87·0%的农民工认为还没有成为市民,5·8%的农民工不清楚自我是否已经成为市民,只有7·2%的农民工认为已经成为市民政策性因素是阻碍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最主要原因 。在没有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中,25·6%的认为是政策原因造成的,只有11·3%的是不愿意成为市民 。此外,虽然有63·1%农民工的认为是自身还不具备成为市民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这部分农民工真的不能在城市生活下去,而是恰恰反映了在目前的*体制下,*对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条件要求过高 , 从而农民工也按照*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条件 。在农民工认为成为市民的最主要标志中,排在前*1农民工期望成为市民的主要原因*%*
项目 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位的原因 第*2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市民的主要原因*%*
项目 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位的原因 第**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早已名存实亡,许多时候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它就应更进一步为*农民工利益作出努力 。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必须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 , 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所以,使得农民工始终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 。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实际上却没有最基*的国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类保障体系之外 。他们从事条件最差、负荷最重的体力劳动,而用工单位却不愿投入更多成*给予改善 。我认为,社会在得到农民工如此多的给予之后 , 理应付出对等的回报,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关爱和帮忙 。首先,就就应切实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对于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个人与单位 , 进行有效的惩处,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其次,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要加大对企业的*,让欠薪等不法问题无处可藏,让欠薪等不法企业曝光于阳光之下 。最后,*还要有制度保障,从制度着手方能从根*上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监察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等 。总之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是不会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为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采取一篮子措施 。
*农民工调研报告第4篇:
*农民工调研报告
一、农民工追讨工资的件次及*方式发生变化 20**年“两节”期间,农民工到因农民工工资未及时支付个访、集访共20余件次,涉及金额1201 。1万元 。20**年“两节”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率上升了15 。9%,金额上升10 。8%,人数上升51 。7% 。不包括农民工到区城乡建设委 , 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农民工问题,堵高速路口等方式,在城区发生一次 。城区堵交通*道的行为在北环路,三环路数次发生,同邦 。国际城数次发生民工拉标语、敲盆子等方式上街* 。
二、工程领域普遍存在此类现象
其中工程项目有*项目,也有私营工程,如示范街道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房地产开发工程,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工程 , 巴渝民居改造工程,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就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 会议要求各*平台,国有公司,行业主管单位等要及时*,按照“业主负责、属地*、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等方式保证工资按时发放 。层层建立预警排查机制,层层落实职责制,层层落实专人,筹集应急资金 , 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工程款及民工工资支付投诉问题 。
三、存在的原因
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也有*市场的限制 , 支付压力逐渐加大,有个别*公司恶意欠薪 , 或者*公司因工程接近收尾 , 以追讨工资为名,雇请民工帮忙追讨保证金及工程尾款等行为 。
根据20**年“两节”期间*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项目资金不到位 。因银行银根一度紧缩,使得资金*难,筹集资金不到位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跟不上建设的进度,到了支付工程款的时光或结点,建设单位无资金来支付进度款、结点款 。由此直接给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分包以及*班组造成巨大的支付压力,或以各种借口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工资支付矛盾纠纷增多 。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二)是合同履约难度大 。按合同约定执行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也是*常*工作的依据 。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选取施工企业 , 施工企业在选取专业承包企业或*公司,*公司在选取*班组的时候,由于这些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度参差不齐 。实力雄厚和信誉度好的企业都能严格履行合同,也能顺利应对市场中的各种风险 。遇到经济实力差和信誉度差的企业,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给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公司施加压力,*迫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公司提前履约支付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