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已经进入高发期 , 最近这段时间 , 医院每天都有很多中招的孩子来看病 。 今天 , 我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文章插图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染 。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 , 传染性强 , 流行扩散很广 , 主要侵犯6个月-7岁孩子 , 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之间接触密切 , 往往容易集体中招 , 导致停课 。
疱疹性咽峡炎往往来势汹汹 , 以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等为主要表现:
突然发热 , 严重时可高达40℃ , 甚至引起惊厥;
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疱疹或者溃疡;
咽痛、口痛 , 导致流口水 , 吞咽痛苦以致拒绝吃东西 。
疱疹性咽峡炎看似很严重 , 其实临床上是比较“轻”的病 , 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 大多数孩子在是1周内康复 , 少部分会延长至2周 。
孩子年龄小 , 身体不舒服不会像大人一样流畅表达出来 , 判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靠家长 。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发烧了 , 吞咽比较困难或拒绝吃东西 , 就要警惕 , 赶紧看看孩子喉咙有没有疱疹 , 一旦有要及时就医 。
为什么孩子容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没有对应的中医病名 , 但是根据其表现 , 可归为“口疮病”、“喉痹”、“喉疮”等范畴 , 临床以发热、咽痛、厌食、流涎等为主 。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咽喉总论》认为:“小儿咽喉生病者 , 由风毒性热博于气血 , 随其经络虚处所著 , 则生其病” 。 意思是说 , 孩子咽喉的疾病 , 多与风热入侵、脾胃积热有关 。
外感风热邪毒
咽喉是呼吸之门户 ,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 , 咽喉首当其冲 , 风热之邪结聚于咽喉 , 脉络受阻 , 肌膜受灼 , 导致发病 。 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 形气未充 , 卫外不固 , 易受邪气侵犯 , 所以容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
体内脾胃积热
咽喉上连口腔 , 下通肺胃 , 也是脾胃之要道 。 脾本先天不足 , 加上很多孩子饮食不当 , 吃太多导致反复积食 , 脾胃功能就变得更弱 , 稍不注意就会不消化积食 , 造成脾胃郁热化火 , 热气上冲 , 也会犯于咽喉 。
归纳起来 , 孩子容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 是由于外邪与咽部气血相搏结 , 内乘脾胃虚弱 , 虚火上浮 , 熏灼于咽喉 , 导致咽部红肿疼痛 , 出现疱疹或溃疡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急性传染病 , 伴有发热、疱疹等相似症状 , 难以分清 , 这是因为两者都是出自肠道病毒这个大家族 , 相当于是亲戚关系 , 想要区分可以看下面划的重点 。
疱疹分布:
•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口腔咽部会长疱疹;
• 手足口病不但会在口腔上长疱疹 , 手部、足部、臀部、躯干和周身部位也会出现 。
症状表现:
•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 , 一般是突然发热、口腔有疱疹和流口水 , 尤其是咽喉痛感明显 , 孩子饮食吞咽特别困难;
•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 , 口腔内会有疱疹 , 同样有咽喉痛的症状 。 手足口皮疹分散在四肢的情况很多 , 皮疹数量也比较多 。 最多见的就是手心脚心 。
手足口皮疹分散于四肢
发病风险:
• 疱疹性咽峡炎为急性自限性疾病 , 病情较轻 , 多数在7到10天内恢复 , 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和重症;
• 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 , 多数病情较轻 , 但有可能会出现心肺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 如心肌炎、脑脊髓炎等 , 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如果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 , 持续高热容易让家长慌了手脚 , 及时就医治疗后 , 更要注意养护方法 , 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 , 好得更快 。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1、 首先要休息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 , 发现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 就医后尽量在家中调养休息 , 即使病愈后也要在家中休息一周左右 , 再去幼儿园 , 避免再传染给其他孩子 。
2、 及时处理发热
孩子体温在38.5℃以上 , 应采取物理降温 , 如果效果不明显要按照医嘱服用退烧药 , 避免发生惊厥 。
3、 饮食清淡 , 注意补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