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范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范文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关于论语的论文范文,关于论语的论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
2、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
3、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 , 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
4、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
5、思而不学 , 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
6、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7、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8、”所以 , 孔子告诉他的弟子 , 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
9、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 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
10、像“父母在,不远游 。
11、君子坦荡荡 , 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12、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
13、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
14、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 , 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
15、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
16、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
17、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
18、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19、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
21、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
22、孔子讲究孝道 , 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 , 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
2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可谓孝矣 。
24、”“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
25、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26、”这里讲了什么是孝 , 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
27、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
28、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 , 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
29、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
30、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
31、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 , 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
32、”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
3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
34、“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35、”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
36、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37、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9、”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
4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 , 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 , 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
41、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
42、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
43、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
44、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 , 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
45、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6、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
47、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 。
4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
49、”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 , 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
50、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
51、”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 , 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 , 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 , 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
52、“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
53、”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
54、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 。
55、可我是学工科的 , 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 。
56、自然 , 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 。
57、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 。
58、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
59、<<论语>>读后感2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
60、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
61、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
62、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
63、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 , 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
64、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 , 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65、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66、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
67、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
68、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
6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70、”“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
71、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72、”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
73、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
74、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 , 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
75、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
76、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
77、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
78、”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
79、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 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
8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
81、”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
82、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83、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 , 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 意义至大 。
8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85、”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
86、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 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
87、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
88、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
89、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
90、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 , 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
91、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92、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
93、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 ,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 。
9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95、”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 , 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
96、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 ,  。
97、”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 , 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
98、“德,人之本也 , 本立而道生 。
99、”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 , 社会会更加和谐 , 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
100、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 。
101、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 。
102、自然 , 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 。
103、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 。
104、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
105、<<论语>>读后感3《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 , 永远是最简单的 。
106、《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
107、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
108、《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
109、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 。
110、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 , 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 , 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
111、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 。
112、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 , 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 , 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范文】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