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7步你也能写出互联网风格的产品文案

看完这 7 步 , 你也能写出互联网风格的产品文案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 , 无数打着“互联 网思维”的公司零成本营销 , 逆袭大品牌 , 其“互联网味” 的文案功不可没 。 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风格的产品文案 呢?一起来涨姿势吧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李叫兽” (ID:Professor-Li)  , 作者 李靖 。 本文已获转载授权 , 如需转载本文 , 请联系原公众号 “李叫兽” 。 1 分解产品属性互联网初创公司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 立属性 。 小米先是给我们普及了 CPU、 GPU 等 ,  到了小米 4 ,  竟然开始给我们普及材料学知识—“小米 4 , 奥体 304 不锈 钢 , 8 次 CNC 冲压成型” 。 就连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也不 甘示弱 , 在衬衫的发布会上普及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 皱 , 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增加横向共价交联 。 (没错 , 下面不 是化学老师的 PPT , 而是陈年产品发布会的 PPT)为什么互 联网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 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和大品牌的劣势 。 消费者选购产品时 有两种模式—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 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 大部分时候 , 消费者 处于“低认知模式”  , 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 , 更多 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 , 不会坑我 , 就买这个! ” “这个德国产的 , 质量肯定 比国产好 , 就买这个! ”在这种情况下 , 小品牌是打不过大 品牌的 , 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 , 而 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 。
怎么办呢?应该把消费者变到“高 认知模式”  , 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 , 而 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 。 而“分解产品属性”就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 “模糊的大概印象” 到“精确地了解” 。 所以雷布斯在 2011 年产品发布会上 , 就 开始巧妙地用这关键一张图来分解产品属性:这就是为什么 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 “再一次 , 改变一 切” “极致设计”等)  , 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 ,  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招聘 ,  假设一个清华的和一个武大的去应聘 , HR 只有 10 秒钟来判 断要谁 ,  那么武大的毫无机会—10 秒钟只能对比 “品牌” 了; 但是如果 HR 有 1 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 ,  那么就是胜负未定 ,  看个人能力了 。 2 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 , 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 —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 。 比如上面的转租房 间广告 , 右边的说出了具体的“利益”  , 显得更加吸引人 。 无数销售员败在了这一步 , 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产品 , 但是顾 客抱怨说: “你说的这些特点都不错 , 可是对我来说有什么 用呢?! ”无数的应聘者也败在了这一点 , 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  但是 HR 抱怨说: “你的社团、 实习经历都不错 ,  可是对我们公司具体有什么用?”如果想写出中国好文案 ,  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对方描述一个产品”  , 而是“告 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 ” 3 定位到使用情景 当被要求描述一款产品 , 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 “这一个 XX” (定位到产品属性)有些人还会想到—“这是 一款专门为 XX 人群设计的产品! ” (定位到人群)其实还有 第三种—“这是一款可以帮你做 XX 的产品” 。
(定位到使用 情景)实际上 , 针对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品类复杂、人群分 散)  , 你应该更多地把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用户需要用我 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如果我描述“这是一款智能无线 路由器! ” (产品类别)  , 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 但是如 果我说“你可以在上班时用手机控制家里路由器自动下片” (使用情境)  , 你可能就会心动 。 所以 , 最重要的并不是“我 是谁”  , 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 4 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不同的产品进行比 较 , 因此写文案时 , 需要明确:我想让消费者拿我的产品跟 什么对比?我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比如上图中 , 我假想的 上述两种加多宝凉茶的文案 , 前一种是跟预防上火的中药 比 , 虽然更加突出了“防上火”功能 , 但是人觉得“是药三 分毒”  , 可能不敢喝;后者跟饮料比 , 增加了“防上火”功能 , 给人感觉“不再为喝不健康饮料而有负罪感”了 。 无数 的行业创新产品都涉及了这样的竞争对手比较:在线教育的 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线下培训 , 因为对那些肯花这么多时间 和金钱参加培训的人来说 , 在线教育显然满足不了其对质量 的要求;它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书籍、是网络论坛 , 因为它的 客户是因为没钱没时间而无法参加培训 , 以至于不得不看书 自学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