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养妈妈啊!


孩子,妈妈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养妈妈啊!

文章插图

“只有不自信的父母、害怕自己不值得爱的父母 , 才会拼命去强调爱 , 要求爱 。 ”——伊姐
作为一个妈妈 ,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剁手党 , 是那种会在日本ABCMART给孩子按色系一口气买四五双鞋 , 海淘各国益智玩具 , 包裹刷刷进家门的嘚瑟主儿 。
有一天我在拆快递 , 我妈妈大声对葫芦说:葫芦你看 , 妈妈总把最好的给你 , 长大要孝顺妈妈啊 。
【孩子,妈妈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养妈妈啊!】我立刻阻止了她 , 并请她以后再也别这么说了 。
因为 , 我深深地知道 , 这句话 , 是谋杀健康亲子关系的元凶 。
· 生儿育女 , 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
以前跟一个未婚的女孩聊天 , 她坦然告诉我 , 最讨厌父母们在微信圈没完没了晒孩子 , 尤其是配文表达“孩子呀 , 妈妈不容易 , 以后要记得妈妈的好哦”这种调调的 。
她说 , 麻烦每个妈妈回想当初 , 为什么要生孩子?有的是想留下爱情的结晶 , 有的是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 , 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 , 有的是渴望一份超级的亲密关系 。
她认为 , 孩子 , 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 , 为了我们的渴望 , 而来到这个世界 。 孩子的到来 , 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 , 我们为孩子付出 , 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
女孩的观点有点偏激 , 但细想不无道理 。
所以 , 当我们想对母爱索求回报的时候 , 先清楚这个前提——你对孩子付出的一切 , 起点从来不是“我为你好” , 而是“为自己好” 。
孩子,妈妈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养妈妈啊!

文章插图

·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 , 是情感的转嫁 ·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 , 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 , 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 , 这份感情 , 是需要回报的 。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 , 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 , 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 , 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 , 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 , 这个本子 , 于A而言 , 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 , 是情感回报 。
朋友父母B , 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 , 但退休后 , 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 , 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 , 愿给钱愿干活 , 怎么都行 , 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 。 分离 , 在他们看来 , 就是不孝 。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 , 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 , 孩子两岁时 , B离婚了 。
据我所知 , A是农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学的 , 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 。 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 , 双方拼命争夺孩子的爱 , 来填补自己的失落 。
A的父母是爱孩子 , 但更爱的孩子带来的荣耀;
B的父母也爱孩子 , 但更爱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
事实 , 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 , 考到外地 , 远离父母 。 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 , 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 , 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 , 我们不忍指责 , 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 , 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 , 健康的亲子关系 , 消失无踪 。
· 孩子的爱无需要求 , 它一直都在 ·
我不太喜欢孝顺这个词语 , 尤其是“顺”字 , 这个字眼 , 等级色彩太重 。
爱是互相的尊重 , 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 只有不自信的父母、害怕自己不值得爱的父母 , 才会拼命去强调爱 , 要求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