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二 )



第三,重视课后作业设计和评价,实施有效的诊断反馈策略 。
一是改进作业方式,加强限时训练 。根据遗忘规律,及时设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实施,有效避免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 。作业要以限时训练为主,及时收阅,及时分析评价,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
二是完善作业设计 。加强基础和拓展训练 。作业内容要以基础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同时适当拓展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三是加强作业批改和评价 。课后要布置、检查、复习作业,并做好作业复习记录 。应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或补救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作业的评价 。针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教师要详细讲解,并适当进行平行训练,诊断学习效果,纠正学习认知 。
第四,日常评课要重在反思,实施有效的教研策略 。
一是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指导教师提高正常班级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形成不仅是数量的积累,更是质量的优化 。要求老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而不仅仅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优质课来展示自己,应付考试 。如果每个老师的所有正常课都达到了公开课、优质课的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就来了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是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听课、评课的有效性,提高正常课的质量,养成定期检查正常课的习惯,促使教师时刻思考:我的课有效吗?能促进学生发展吗?课堂成功率如何?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积累有效的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
二是实施“系列跟进行动”,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所谓“系列改进行动”,是指促进教师个体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教研方法 。从过程上看,是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不断实践检验,上一次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反思成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从而环环相扣,连贯一致,直至“问题解决”;从实践主体方面看,这种“串联”可以通过个体行为或群体合作来实现;从实践内容方面看,不仅可以应用于具体问题的探索,还可以应用于不同层面的经验辐射和传播 。该行动的实施,要求学校定期开展“讲-说-测-评-思”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力推广“一课连着一课”、“同题多课”、“一课两议”、“三课两评一反思”的经验,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
五、做好学习指导,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
教师的有效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机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强调教师有效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有效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
学习指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课堂讨论、如何提问、如何高质量完成作业、如何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如何提高记忆效率等 。这种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和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 。二是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语文阅读教学中略读、精读、文章鉴赏的指导;作文教学中,如何审题、构思思路、选材、安排文章等 。,这些方法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辅导等方式有机地渗透到学生中 。
【有效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六、搞好小科研,实施有效的科研策略 。
以前的老师总是贪图完美,要么是研究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无关,要么是研究成果没有用,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以自己为研究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研究出发点,进行实践性的小范围研究 。
首先,要树立“问题是课题,分析是研究,解决是成果”的科研理念 。我们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认真选题,认真分析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得出和验证结论,通过研究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二、选题角度要小,内容要实用,研究要深入,切忌沽名钓誉,浅尝辄止 。可以从预习、备课、改进教与学方法、作业设置与评价、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选题 。,并且避免太大空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有计划,还要有过程材料的收集和阶段性的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不断积累成功案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
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筛选和管理,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推广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丰富科研氛围,努力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通过对教师校本研究成果的总结、整理和升华,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