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的传说 苗族四月八

苗族人民的四月八日(四月八日的传说)
4月8日,又称雅努节,是苗族最隆重、最具风情的传统节日之一 。
2018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代有一位苗族首领,名叫“雅奴”,带领苗族人民与压迫他们的统治者进行斗争,在四月初八不幸去世 。为纪念这位英雄,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其领袖的丰功伟绩,逐渐形成了苗族的传统节日 。

黄平非云洞内有许多古树,还有古老的亭台楼阁,在枝繁叶茂中,以一种佛教静修相见 。花儿在歌唱,水在流动 。人已在仙境,视其为神仙,抛下尘世 。

肥东,又名非云崖,位于黔东南自治州黄平县东北12公里处,湘黔公路旁 。距今已有560年历史,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飞崖因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像云一样的钟乳石而得名 。景区入口处有一座清代石牌坊,前面是明清时期的湘黔古驿道 。在宏伟的楼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贵州第一古刹月坛寺 。

富有黔东南民族风情的月坛寺牌坊,既体现了佛教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苗侗民族特色,并加入了汉民族的文化话语,传达出多元化的历史肌理 。


以前的水屋是靠小溪打水的,山上潺潺的泉水都汇集在这里作为饮用水源 。
【四月八的传说 苗族四月八】
境内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山、水、树自成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

崖壁上,到处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字迹 。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刻字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

戒隐亭位于半步楼梯上 。所谓戒隐,就是让游客打个物理盹,精神上皈依成佛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身体得到了休息,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

院里的百年老树,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却依然顽强地傲然屹立于世 。

月坛寺始建于明朝八年(1443年),后进行扩建 。由此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宗教建筑、民族建筑、园林建筑的古建筑群,赢得了“贵州第一古刹”、“黔南第一洞”的特殊美誉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曾大加赞赏地说:“天下诸山聚云贵,云贵之秀立于崖上 。”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前集空(持续三天) 。节日期间,各种民族歌舞、斗牛、赛马等节目丰富多彩,民族风情十分浓厚 。飞崖是融佛教、道教宗教文化为一体,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相传苗族始祖蚩尤是一头长着两只角的公牛 。也有人说4月8日是牛的生日 。为了感谢牛对人类的贡献,苗族人要让牛休息,给牛喂粥作为奖励 。所以苗族同胞视牛为神圣的动物,每到四月八日的节日都会受到热情的对待,清洗身体,停下来休息 。牛的祭祀仪式完成后,祭祀老师宣布“农嘎告诉你一点(吃牛肉粥的意思)” 。举行了一个长桌宴会,苗家邀请了来自远方的客人参加宴会 。苗歌举杯,二人共享美酒佳肴,欢声笑语不断,宾主尽欢 。

2018年5月22日,黄平非云悬崖将为祭牛节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集会 。欢迎光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