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界线却是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

东西半球边界(南北半球边界是赤道?)
因为纬线是天然确定的,经线却不是 。地球东西方向的周长大致相等,而南北方向的周长会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地理学上,赤道被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轨迹周长最长的一条圆,是一条独特而确定的纬度线 。
赤道的出现是自然原理,本初子午线(即0°子午线)的出现反映了历史演变和国际影响力的竞争 。
托勒密地图,13世纪复制版
我们今天所说的经纬度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的学者厄拉多塞首先提出了经纬线,并测量了地球的周长 。公元2世纪,托勒密在他的《地理指南》(Geography Guide)一书中首次使用一致子午线绘制世界地图 。
子午线垂直于纬度,它们的周长大致相等 。理论上,任何子午线都可以被指定为0子午线 。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托勒密将子午线设在非洲西海岸以西的“幸运岛”上 。一般认为幸运岛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加那利群岛,但在托勒密的地图上,它的位置更接近今天的佛得角群岛 。
16世纪墨卡托绘制的世界地图,使用佛得角群岛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托勒密作品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 。直到16世纪,许多西方地图都是基于托勒密的《地理指南》 。但还是有很多人想找到“天然”经络 。例如,哥伦布认为指南针指向大西洋中北部的某个地方,也就是天然子午线所在的地方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根据佛得角以西370里的子午线划分了东西半球的权力归属 。这条著名的“教皇子午线”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经度起点的看法 。

用指针标注的地方是耶罗岛,以此为基础设置0°经线,正好可以避开西非海岸线,不经过大陆上很多国家,避免了一个国家东西部穿越0°经线的尴尬 。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子午线的划分与地磁场无关,但无论如何,仍然有必要确定一条子午线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163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决定以加那利群岛的耶罗岛为子午线基准 。加那利群岛位于西非海岸的西部,耶罗岛位于加那利群岛的最西部 。当时法国人认为这个岛是旧大陆的最西端,与巴黎的经度只相差20度,非常适合作为经度的基准 。后来发现耶罗岛和巴黎的经度差不是20度,但仍然是以巴黎以西20度为经线 。
巴黎天文台的子午线大厅,或卡西尼大厅 。
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建造巴黎天文台 。在1667年的仲夏节(通常在夏至前后),科学院(法国科学院的前身)确定了天文台的具体位置,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了子午线,即所谓的“巴黎子午线”或“la Mridienne de France” 。此后,在乔凡尼·卡西尼和雅克·卡西尼的组织下,法国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并仔细测量了地球的子午线和周长 。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意大利的卡西尼家族已经连续四代掌管巴黎天文台 。一百多年来,他们一直领导着法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 。
哈里森的第一个导航钟
设置子午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方位和测量时间 。在地球上,每15度的经度差,时差将是一小时(360/24) 。18世纪初,英国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了一种体积小、时间准的航海钟 。后来,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和哈雷(英国地位最高的天文学家,大致相当于中国帝国天宫监的首领)开发出了月球角距离的精确导航方法,海员们可以通过航海日历和航海时钟轻松确定自己的位置 。
继法国之后,欧洲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并以自己国家的某个地方(通常是首都)作为子午线的起点 。在普鲁士,子午线基准点位于柏林、丹麦、哥本哈根、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普尔科沃天文台,而在英国,子午线是基于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 。
从1765年到1811年,皇家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根据格林威治子午线编纂了49期《航海年鉴》 。这本航海年鉴影响很大,即使是法文译本也保留了基于格林威治的计算方法,尽管法国天文年鉴Connaissance des temps(意思是时间之书,世界上第一本天文年鉴)中的其他表格都是基于巴黎子午线 。
可以想象,随着航海年历的普及和大英帝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船舶开始使用格林威治子午线作为导航定位的标准 。所以英国的子午线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首选 。

艾里用来确定本初子午线的子午线仪器 。经络仪的望远镜只能沿经络上下移动 。它可以用来测量恒星通过局部子午线的时间,并确定恒星的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