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虾养殖技术大全 淡水养殖

淡水养殖(青虾养殖技术百科)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原创报道,
他提出了淡水渔业的发展道路 。
文字|图工业化水产圈实习编辑张和昌
为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由福建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主办的“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渔业合作意向签约仪式于2019年9月19日在福州成功举办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与仪器研究所所长徐浩在会上作了题为《淡水渔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的主旨演讲 。以下是笔者根据现场录音和PPT内容整理而成,供业内人士参考 。
淡水养殖保证了国民蛋白质的供应
淡水养殖遍布全球,为提供优质蛋白质做出了巨大贡献,是鱼类生产优质动物蛋白的主体 。品种多,规模大,养殖面积广 。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过百万吨的鱼类有6种,包括草鱼、鲢鱼和鳙鱼,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7% 。粮食利用效率高,占牛的1/7,猪的1/3,鸡的1/2 。
鱼类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是主要养殖区 。多为池塘养殖,具有农耕和家庭生产的特点 。目前养殖模式正在从“鱼塘+混养+机械”向多品种养殖小区、农渔业综合养殖转变 。
价格低,问题多
传统经济鱼类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 。价格低迷让投资者越来越谨慎,农民也不愿意投资 。此外,随着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养殖内外水质的恶化,疾病暴发频率高,药物用量增加,导致食品安全影响消费,价格上不去 。
此外,生产效率低,耕作方式传统,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设备使用少,生产水平与农民的经验直接挂钩;加上环保和高压,养殖用水、养殖尾水排放、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协调绿色发展,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化是未来的趋势 。
即便如此,中国的水产养殖量并没有明显下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经济养鱼模式单位收益率较高 。但是,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做出改变 。环保不是口头说说的,时机还没到 。相关部门已向行业出示黄牌 。在这种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下,行业需要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转型 。
参照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并受水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影响 。,是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未来现代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设施、设备、法规和工程来加速水产养殖的产业化 。
其中,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主要水产养殖区,未来将发展资源效率更高、环境成本更低的现代工业化水产养殖业 。然而,其他小规模农业地区的特点是发展和家庭农业 。另一种由市场驱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正在出现,稳定是基本要求 。稳定养殖质量和一定规模,实现商业化养殖,通过加工企业和终端经销商拉动消费,拉动养殖业发展 。这个由市场和行业驱动的标准化养殖工厂,质量稳定,未来可能成为主体 。
存在的问题
1.池塘养殖不是一个自然系统,具有阶段性和系统不稳定性的特点 。如何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构建和控制养殖生境,实现健康养殖和高效生产?
也许加强池塘系统中由低生态位(微生物、初级生产者和其他低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作用会使这些群落更加稳定,群落种类更多,这些生物群落可以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发挥交替作用 。
2.基于生产模式,如何系统构建养殖尾水减量化、生态化处理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事实上,水产养殖尾水是一个富营养化的问题 。影响因素包括饲料营养、NP转化率、生长方式和精准饲喂等 。设计尾水处理系统时,不仅要考虑工程经济性,还要考虑养殖方式、处理经济成本和系统负荷 。
3.基于水产养殖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创新,如何构建栖息地和维护生态系统功能?
【淡水虾养殖技术大全 淡水养殖】传统大规模养殖污染的退养、禁养等简单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因为生态系统缺失,会让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通过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加强水生生态系统的调控,建立更多的生物群落,可以恢复和保护大水面渔业的发展 。以渔兴水,以渔保水,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
4.如何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系统的生态功能,发展农渔综合养殖模式,实现循环农业和绿色发展?
通过生态工程、规模化养殖技术、智能化管控、规模化养殖方式,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种养规划合理化、养殖小区功能化、养殖尾水资源化、养殖布局产业化,达到循环经济和生态优先的目的,最终实现绿色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本文转自【工业化水产圈】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wx@fishfirst.cn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