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神兽——饕餮 上古神兽饕餮( 二 )


比喻贪婪
贪《旧唐书·文淑元传·刘维》:“无清辉之政 , 有饕餮;没有忠诚 , 却有奸诈之罪 。”
艾青的诗《鲁前》说:“其饕餮吞鲸之能 , 使东方富庶之地 , 比蝗袭旱之地 , 更为广大深远 , 不可救药!”
《辞海》对饕餮一词的解释是:饕餮的意思是“贪” , 《汉书·礼乐》:“贪饕餮险”颜师古注:“贪即饕餮 。”尤其是贪吃 。"
饕餮文化
鲁《春秋》:“贪吃 , 有之身 。他吃人不吞 , 对身体有害 。”世代相传 , 青铜器上这种睁眼张嘴的花纹叫饕餮 。在商代 , 不可能知道这种装饰是否也被称为饕餮 。经过历史的发展 , 商周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 , 青铜器上的饕餮图案不是随意的点缀 , 而是有着深刻的含义 。而且礼器上的饕餮图案比较多 , 虽然是为了祭祀鬼神 , 或者也有求福和倒霉的双重欲望 。
饕餮图案主要由面对野兽的脸组成 , 左右对称;为了对称 , 当你带着你的身体时 , 左边和右边也有一个 。脸是一个自然对称的图形 , 任何一个民族对动物和人类的脸都有深刻的印象 。因为面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 不仅喜、怒、悲、喜的表情流露在脸上 , 严肃、权力、善良、恶毒、阴险、神秘的态度也流露在脸上 。
饕餮行 , 即以“山河奇事”为主题 , 但这些奇事都是渺茫而难以捉摸的 。古代工匠不像繁荣文明中的画家 , 有“画鬼画恶狗画恶马”的把戏 。他们最初采用的手稿都忠于现实主义 , 但逐渐被现实主义简化 。因此 , 饕餮纹拍摄的图像多取自常见的鸟类、动物等物 , 或取自人类 。
饕餮纹以面纹为主 , 以脚、身、尾为辅 , 以雷纹为地纹 。完整的主图案由冠、鼻、眼、眉、角、耳、口、牙等功能组成 。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兽面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 , 因而具有神秘而庄重的气氛 。然而 , 对于这些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纹饰具体代表了什么 , 却有不同的看法 。青铜器是殷商时期先民“尊神”意识的体现 , 而到了周朝则发展为“尊天尊祖” , 形成了宗教、政权、宗族势力三位一体的象征 。大多数学者认为 , 商周统治者用青铜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 , 以表达对政治权力、地位和财富的占有 , 令人望而生畏 。奴隶主把他们所有的威严、意志、荣耀、幻想和希望寄托在这些可怕而狰狞的装饰品上 。
用神力主宰事物 。因此 , 能与神沟通的巫师地位非常高 , 巫师阶层成为了最初的帝国统治阶层 。是祭祀巫师的特权 , 也是连接人与神、神圣化人类秩序的中心环节 。巫师用青铜器上的动物与神灵交流 , 所以这些奇怪的动物图案也代表着神秘和力量 。
另外 , 看不见的动物脸图案最原始的形式只是一对圆形泡状的奶钉 , 以显示动物脸的眼睛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里头文化 , 后来逐渐加了鼻、口、耳、眉 , 成为了器官完整的动物脸 。眼睛是动物面部图案的主体 。因为动物的脸型一般只有眼睛 , 应该起源于史前的眼睛崇拜 。
史前彩陶上有眼对眼的图案 , 玉器上也有眼对眼的图案 。新石器时代晚期 , 已经有了标准的动物面纹 , 还有一种简化形式的动物面纹 , 即眼纹 。根据唐慧生先生的研究 , 萨满教中的神也是太阳神 , 而太阳神往往被画成眼睛 , 因为在许多古代神话中 , 太阳被称为“天空之眼” 。例如 , 博罗门的太阳神 , 也被称为“天空之眼”或“世界之眼”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 传统意义上的饕餮纹不仅是一种兽面纹 , 还属于神或太阳神 。饕餮图案对眼睛的强调 , 是对其太阳神光特征的描述 。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玉器上 , 但饕餮纹在青铜器上更为常见 , 尤其是鼎上 , 远在二里头峡文化就出现了 。
然而“饕餮粮”这个名字并不是古代发明的 , 而是金石学兴起时宋人命名的 。完美的饕餮面具 , 高21.0厘米 , 现藏美国西雅图图书馆 。纹饰通常以鼻梁为中心 , 两侧对称排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