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透视)
根据教育部预测 ,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34万人 , 比去年增加14万人 ,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0月 , 全国各地的企业校园展示和招聘会相继拉开帷幕 。笔者在参观招聘会后发现 , 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 如缺乏职业规划 , 学成回国的海归求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
1.简历中盲目的“运气”
“我主修音乐 。有没有适合我的职位?”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 , 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准毕业生手里拿着一摞自己的简历 , 挨个摊位问招聘人员 , 即使看到一个与音乐专业脱节的单位 , 也要上交一份 。
据我观察 , 这不是偶然现象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很迷茫 , 因为缺乏职业规划 。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进入哪些行业和岗位 , 也不确定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 。他们像大海捞针一样撒简历 , 收效甚微 。事实上 , 一些大学毕业生有过“高考前有学位”的想法 。至于他们所学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 或者是否适合自己 , 没有考虑透彻 , 导致就业无所适从 。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大一新生求职趋势报告》显示 , 今年大一新生在求职过程中行业定位意识普遍较弱 , 仅有36%的人明确了行业方向 , 超过60%的人处于行业选择的探索期 , 没有对行业有所期待或频繁更换预期行业 。
有大学生反映 , 找工作不难 , 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方向 。业内认为 , 当工作与个人追求不匹配时 , 会遇到满意度低、跳槽频繁等问题 , 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部分大学生对行业真实情况和工作内容缺乏实践和了解 , 往往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
2.返回者就业存在时间劣势 。
大学毕业生中 , 出国留学、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海归越来越多 。作者发现他们在就业时间上处于劣势 。
10月20日 , 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留学人员招聘会在北京举行 。上午10时30分 , 有数百名海归在排队等候入园 , 其中一些人拖着行李箱 , 满脸疲惫 。因为人太多 , 组织者不得不增加一个入口 。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 , 共有152家企事业单位参展 , 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 吸引2500余名留学回国人员现场求职 。岗位多为校园招聘岗位 , 工作机会主要集中在北京 , 部分企业提供海外岗位 。
为了吸引国际学生 , 许多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落户北京”“提供宿舍”“住房补贴”“七险一金”“超长年假”成为招聘现场的关键词 。在很多受欢迎的企业展位上 ,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被学生包围着 , 有些人等了15分钟才有机会解释自己对这个职位的期望 。
除了学生 , 招聘会上还有很多国际学生的家长 。他们帮助孩子提交简历 , 索要招聘手册 。一位家长告诉提交人 , 他的儿子正在国外学习 , 将于明年毕业 。他是来当先遣警卫的 。“现在海归求职竞争这么激烈……”家长哀叹道 。
据了解 , 海归回国求职最大的劣势就是时间问题 。由于留学期间参加招聘和面试的不便 , 很多留学生无法参加国内应届毕业生的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 。因此 , 相当多的海归在毕业后一到六个月就开始找工作 。这样 , 他们将面临学校招聘岗位被国内毕业生“瓜分”的尴尬局面 。如果转行社会招聘 , 缺乏工作经验 , 很难被录取 。
3.新一线城市对本科生更有吸引力 。
近年来 , 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与日俱增 。成都、Xi、杭州等新一线城市频频推出户口、购房优惠、面试补贴等政策 , 部分高校毕业生开始“转行”新一线城市 。
在一次招聘会上 , 大学生小李表示 , 自己来北京招聘会只是为了“获得见识” , 对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江苏淮安的用人单位更感兴趣 。
统计显示 , 近年来 , “北广深”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从2014年的25%下降到2018年的21% , 而“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比例从2014年的22%上升到2018年的26% 。新一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