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全文阅读 西北有高楼小说( 三 )


“中曲正徘徊” , 徘徊者 , 是指曲调那种低回婉转、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徘徊;“中曲” , 就是曲子的中间 , 或者说中间那一段曲子 。 前边我说“清商”给人一种凄清悲哀之感 , 而现在所说的“低回婉转” , 就不仅是简单的凄清悲哀 , 而是在凄清悲哀之中还有一种缠绵婉曲的姿态 。 而且 , 人的内心与音乐有很密切的关系 , 这一段曲子的徘徊 , 同时也就是人的内心的徘徊 。
所以下面他说“一弹再三叹 , 慷慨有余哀” 。 楼中那个女子 , 她每弹一个音符的声音都传达了那么多的哀叹 。 我们常说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 , 三个月不知肉味 , 脑子里总是回想着那美妙的声音 。 这里所谓“余哀”也是说 , 在音乐的声音结束之后 , 仿佛还留下说不尽的悲哀 , 使你继续感到激动 。 我们今天使用“慷慨”这个词 , 一般是说某人在金钱方面很大方 , 但古人所说的“慷慨”不是这种意思 , 而是内心感发激动的一种感觉 。 《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在垓下和虞姬告别时说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这里的“慷慨” , 就是指一种悲哀之中的感发激动 。
“不惜歌者苦 , 但伤知音稀”是说 , 歌者如此投入地歌唱当然很辛苦——不但有歌唱的劳苦 , 而且有感情的悲苦——但那种苦算不了什么 , 如果听歌的人真能够欣赏她的歌 , 那么即使再辛苦也值得 。 但作者说 , 我所感到悲伤的不是她的辛苦 , 而是真正能够听懂她的歌、体会她的感情的人实在太少了 。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在于有人真正认识你的价值 。 《水浒传》里吴用到石碣村去找阮氏三兄弟 , 让他们入伙同劫生辰纲 , 阮小五和阮小七听吴用一讲 , 就用手拍着脖子说:“这腔热血 , 只要卖与识货的!”不要以为只有当强盗的这么说 , 孔子不是也说“沽之哉 , 沽之哉 , 我待贾者也”吗?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 由此可见 , 活在世上却没有人理解 , 没有人欣赏 , 那才是最悲苦的事情 。
结尾两句“愿为双鸿鹄 , 奋翅起高飞” , 有的本子不是“鸿鹄” , 而是“鸣鹤” 。 要想分辨这两个词用哪一个更好 , 你就必须熟悉中国文化的传统 。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鸣鹤”和“鸿鹄”这两种鸟的形象含有不同的寓意 , 因而可以产生不同的意境 。 我们先说“鸣鹤”的含义 , 《易经·中孚》的爻词说: “鸣鹤在阴 , 其子和之 。 我有好爵 , 吾与尔靡之 。 ”是说有一只鹤在山阴的地方呜叫 , 而它的一个伴侣就在旁边和它互相应答 , 这是一个大自然外在形象的比喻 , 代表了一种和谐的欢聚 , 所以下边就联想到 , 假如我有一杯好酒 , 我当然也要和你一同享用 。 因此 , 如果是“愿为双鸣鹤” , 其含义就是我愿意和你做一对可以互相应答的知音伴侣 。 联系前边的内容 , 这个意思是可以讲得通的 。
叶嘉莹先生讲《西北有高楼》
[清]袁耀《雪蕉双鹤图》
“鸿鹄”也有出处 , 《史记》记载 , 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 , 想要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 , 张良给吕后出主意请来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 , 刘邦看到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不肯辅佐自己却肯辅佐太子 , 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 他在同戚夫人饮酒的时候作了一首《鸿鹄歌》说:“鸿鹄高飞 , 一举千里 。 羽翮已就 , 横绝四海 。 横绝四海 , 当可奈何 。 虽有缯徼 , 尚安所施 。 ”意思是 , 太子的翅膀已经长成 , 他已经像一只高飞的鸿鹄跨越四海 , 我们虽然想害他 , 但他已经不是弓箭所能够伤害的了 。 那么 , 这里如果是“愿为双鸿鹄” , 则除了成双成对的含义之外 , 还含有高举远骛 , 不再受尘世伤害的意思 。
古代诗人经常作这种高飞远走的想像 , 李白有一篇《大鹏赋》 , 想像他自己变成一只大鹏 , 遇到了一只“稀有之鸟” , 于是就“我呼尔游 , 尔同我翔” , 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境界 , 一起飞向辽阔高远的天空 , 把那些尘世之间的龌龊卑鄙都抛得远远的 。 其实杜甫也有这种想法 , 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在述说了那些“骑驴十三载 , 旅食京华春 。 朝扣富儿门 , 暮随肥马尘 。 残杯与冷炙 , 到处潜悲辛”的落魄失意之后 , 在结尾时说 , “白鸥没浩荡 , 万里谁能驯” 。 意思是:我要变成一只白鸥 , 消失在那烟波浩荡的大海上 , 离开这个使我失意和痛苦的尘世 。 杜甫是一个人飞走 , 李白是找一个知音两个人飞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