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时珍:弃文从医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明代李时珍:弃文从医)
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 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知识 。我国古代长期发现并积累的中药知识 , 大部分都已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之中 。
其实大家都知道"用药如用兵" , 中药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 , 那么可能有人会好奇问道:为什么中药不管里面有没有动物类药物而都叫作本草呢?
最具名气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这个名称是不是存有一定的问题呢?其实这就像小说《水浒传》当中虽然有三位女性但却仍称为一百单八位好汉一样 , 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习惯性的统称 , 故在历代中药类书籍用名皆称为本草 。

由于本草学中有着对一些药物的产地、制法及配方的叙述 , 涉及方面十分广泛 , 而中药对于疾病的医治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也就需要提及一个了不起的人:李时珍 。
李时珍 , 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的一个中医世家 。少年之时 , 他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上山亲自采认药物 , 或有时帮父亲抄写医方 , 听父亲李闻言讲解药物特性 。当时考科举盛行 , 他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 。但他却热衷于医药事业 , 对枯涩乏味的八股文并没有丝毫的兴趣 。因而最后他考举人三次皆落榜后 , 放弃了科举仕途 , 一心沉醉于行医当中 , 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 , 名称混乱 , 多有讹误 。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 , 李时珍38岁时 , 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 , 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 , 兼管良医所事务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 。授"太医院判"职务 。三年后 , 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任职一年 , 便辞职回乡 。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 , 史学界有诸多争论 , 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 , 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 。无论其职位高低 , 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太医院的工作经历 , 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 , 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 。这期间 , 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 , 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 , 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 , 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 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 , 包括《本草品汇精要》 。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 , 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 , 开阔了眼界 , 丰富知识 。
他详细研究了古代相关的本草及医书类书籍 , 并且还长期深入民间向百姓学习 , 到深山密林之中采摘药材 , 相传在当时的武当山是属于皇家园地 , 是不允许私人进入山中采摘药材的 , 但是武当山当中却蕴含着很多贵重的药材 。

据李时珍自己在《本草纲目》当中记载这武当山之中还有一种果子能够益寿延年 , 已被朝廷选奉为皇帝贡品 , 当时李素珍就觉得非常好奇 , 想进去一探究竟 , 但是被武当山门徒拒之门外 , 李时珍的徒弟与武当山的门徒竟执棍厮打了起来 , 最终李时珍将实情告知了武当山的掌门 , 最后才得以入园观看 , 发现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果树而已 , 并没有外界宣传那么神奇 。
他还开辟了药园栽培药物 , 经过二十七年的埋头苦干 , 终于在六十一岁之时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 , 也将以前的知识予以系统化 , 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该书载药共计约一千九百余种 , 对很多有错误的药物进行了更正 。

李时珍在研究工作之中 , 虽然博觉群书 , 但却并没有成为书籍的奴隶 , 他更加注重实践 , 对前人的见解持客观的批判态度 。如他研究古代炼丹术之时 , 吸取其中关于药物性质及制法的有价值的部分 , 但又揭露了服用炼丹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