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应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前不久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发布了“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六项行动计划 , 包括精简会议、简化考核等措施 , 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安静授课 。一时间 , 各种考核、检查、评比增多 , 缺乏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因素使得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 。
原《中小学管理》主编、明远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说:“教育是一门痴迷于他人成长的学问 , 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实践 , 是一种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只有迷恋他人的成长 , 看到事物神圣的一面 , 做出教育的意义 , 人们才能热爱和尊重他们 。”那么 , 痴迷于他人成长的教师 , 如何走出倦怠感 , 产生持续的专业热情 , 展示理想的教育教学理念 , 摆脱每天被动忙碌的状态 , 有效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为此 , 采访人员日前走访 。

职业倦怠 , 阻碍学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经常感到疲倦和健忘;还有僵硬的肩膀和脖子;我为一点点小事感到恼火和愤怒;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与自测的过度劳累症状相比 , 从事中学教学的陆吾确认自己“过度劳累” 。
备课、教学、处理日常班级事务不是老师的全部工作 。2018年 ,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浙江大学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 , 78.7%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厌倦了应对其他部门分配给学校的各种活动和任务以及各种考核 。
“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老师 。”老师在问卷中写道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告诉采访人员 , 社会不认可某些教师角色 , 家长对教师要求更高 , 学校升学竞争压力加剧 , 行政部门各种评估、检查、评比不断增多且标准不明确 , 缺乏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因素 , 教师职业倦怠持续蔓延 。
"职业倦怠是阻碍学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在2018北京市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论坛上表示 ,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不仅是心理问题 , 更是行为问题 。说明教师缺乏对专业工作的兴趣、热情和求变的欲望 。
“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大概有15000节课 , 而一个老师一生大概有13000节课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 很多长期处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会说‘没什么新鲜事’ , 这可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 。”一些专家向采访人员引用数据 。
找到主人翁意识 , 给老师“赋能” 。
“教师职业倦怠的教育后果也很糟糕 。倦怠后 , 学生的需求和敏感度降低 , 不愿意对学生的困难给予支持和帮助 , 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职培训和专业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石中英解释道 。
“赋能”教师已在北京时嘉小学付诸实践 。“赋予教师专业决策权、选择权和发展权 , 倡导教师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进行自觉的专业研究 。教师不会把日常工作作为任务被动地完成 , 而是作为一个不断自觉学习的过程 。”北京历史学家教育集团总裁王欢说 。时嘉小学依托20多个名师研修班和骨干研修班 , 加强教师榜样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领导力 , 鼓励他们带动教师群体在研究整合中设定方向、标准和重点 。各车间、车间的领导教师有权自主安排研究计划 , 自主组建研究团队 , 自主决定研究内容 , 自主展示成果 。教师进行专业决策 , 管理与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术评价相关的专业事务 , 避免行政权力垄断 。
“目前很多教育改革的路径都是自上而下 , 从外部开始的 。改革的目的、要求和进度不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师是被动机制的执行者 。在这种情况下 , 教师缺乏内在的职业责任感和激情 , 旁观、抱怨、懈怠是很自然的 。建议教师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事务中自主决策 , 明确界定并绝对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建议在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时 , 要咨询教师 , 拿出所有教师都认可的改革方案 , 把行政资源和物质资源放入这些方案中 , 让教师觉得自己才是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 。”石中英指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