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做好内容社交的5个策略 如何做好内容社交?( 二 )


二、千人千面、基于口味个性分发相比早年的信息匮乏, 人们以看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来获取信息 。 如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用户的有效时间被不断分隔,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推荐做好内容社交的5个策略 如何做好内容社交?】个性化推荐是根据用户的特征和偏好, 通过采集、分析和定义其在端上的历史行为, 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 行为偏好是什么, 分享了什么, 产生了那些互动反馈等 。 最终理解和得出符合平台规则的用户特征和偏好, 从而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 。 降低内容的获取成本、提高内容的消费效率, 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用户对平台的感知性、友好度 。
头条的推荐机制主要基于:主题相似性、用户职业、年龄、地理位置、内容关键词、平台热门、社交好友关系、长期兴趣、相似用户习惯列表、消费时长、停留时间、评论、点赞…等 。 号称通过社交行为分析, 5秒内计算出用户兴趣,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 用户每次动作后, 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 。
配图来源于网络: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推送
三、促进UGC内容生产, 活跃底层用户今日头条以资讯分发起家, 如今以76分钟的用户平均时长已然超过了Facebook 。 2018年3月21日, 今日头条发布了“关于简化头条号注册流程并取消新手期”的公告 。
任何一个用户只要绑定实名认证的手机号, 就可以开通账号, 并创作、发布图文、视频等内容 。 相比过去过去想成为一名“头条号作者”的门槛和成长空间, 这一调整基本上让账号特征与微博完全一致了 。
除此之外, 在用户打开后首页推荐的信息流里增加各种”账号推荐”的形式和功能 。 显然, 这是强调粉丝和社交的属性, 让用户间转化为粉丝关系 。
其次, 微头条首页增加了“热点话题”的热度榜, 在微头条的顶部实时更新 。 相当于微博每日的话题热榜, 在聚合内容的同时, 也能为一些账号导粉、导流 。
最后, 打通了用户的通讯录, 关注的同时会推荐你的好友, 直接在账号昵称的下面增加了通讯录对应的名字, 对社交链的形成和迁移有很大帮助 。
四、扶持大V质内容, 反哺大众用户从去年开始, 今日头条的“社交化”蜕变不断提速, 开始构建粉丝体系和社交关系链 。 今日头条与微博之间的正面对抗越来越激烈, 先是微博修改用户协议矛头直指头条(如果用户未经新浪微博许可将微博独家内容授权第三方平台使用, 用户将需承担一系列损失及后果), 而后头条即刻反击禁用微博账号登录, 双方对于用户和内容的争夺日益激烈 。
与此同时, 今日头条重金挖角知乎300大V, 而知乎也打响了反击战 。
众所知周, UGC内容的产生可以提升平台社交氛围, 但高质量的信息才是用户留在平台的关键 。 内容平台的内容质量决定了该平台的质量, 知乎是整个国内互联网平台上优质内容的集散地, 以造血大V见长 。
大V不但是平台内容输出的保障, 同时他们也自带用户流量 。 利用平台打造自己的粉丝圈, 通过内容进行变现 。 而平台通过扶持大V确保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二者之间是皮与毛的相生关系 。
目前看来, 被今日头条挖走的这些大V在一个并不以专业见长的平台上挥洒汗水, 最终是否真的能另起新家不得而知 。 头条除了重金以外如何能真正留住这些头部创作者, 使其为平台所用, 是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
五、内容管辖、体验升华每个内容社交平台想必都曾有过一段用户体验不佳的时期, 微博更是一度沦为被用户抛弃的社交平台 。 UGC的引入会让平台上的内容变得鱼龙混杂, 生产口径的放大需要加强对内容的审核管理 。 今日头条使用算法来识别和过滤低质量的内容, 将虚假消息、标题党, 不符合今日头条的质量标准的内容提前过滤 。
同时, 随着产品体量不断扩大, 势必会引入新的功能、新的内容 。 面对产品的变革, 多少都会对用户的已有习惯产生影响, 至于用户是否愿意接受改变并且粘性越来越强, 还是因此放弃产品, 另起炉灶 。
产品和用户之间是一个彼此训话, 不断进化的过程 。 作为设计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产品体验, 思用户所想、为用户而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