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百般滋味 品茶之道

品茶之道(一杯绿茶,各种口味)

“诗写梅花月,茶炒谷雨泉”,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千年,名品荟萃 。
中国人非常喜欢茶 。不仅自古以来就有人为之吟诗作画,不同年代的人也用不同的茶来比喻:10岁的人如“海马宫茶”,其人性初显,淡淡的青醇,回味甘甜,似茶,有淡淡的溪流;20岁的人就像“茉莉花茶”,有初情,真纯,味香色艳,有别样的美和韵味;30岁画像《碧螺春茶》,读尽一生,得粗而精,去浮躁而存其香,别具风格;“西湖龙井茶”40年的画像,在朴素中体现完美,在成熟中体现高贵,这种高贵如此接近,以至于迂回地转向朴素;50岁的男人,如同“冻顶茶”,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开始磨砺岁月 。千头万绪之后,真情自然涌出;60岁的男人就像“白兰花茶”,自然和谐后的浓郁滋味,日月精华 。这位70岁的老人就像“银针扎了一根白发” 。他再也不用看到整个人了 。他能一点一点看出来,勾勒出他所有的优雅 。人性已经飘过了他的身形,与天地山川融为一体 。70岁以上的人就像“寿眉”,融合了各种茶的甜香,经历了性情和情欲,只能观察…

说起茶道,其核心就是“禅”,也就是说,要用心去体会茶道的神秘情怀 。关于茶道的基本精神,中国人认为“和、静、雅、真”四个字是中国茶道哲学的核心 。
在儒家眼里,“和”就是中庸、适度、适当、适宜,一切都恰到好处,无可厚非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在泡茶时,表现出“酸甜苦辣,和而不同,缓而适量”的中庸之美;“他”在招待客人时,表现出“饮一杯好茶,方知深浅,赞叹这是草和英”的礼貌;在品茶的环境和意境上,《和》展现了一段“素雅至虚浮、宁静致远、隐逸”的节俭之旅 。

“静”是中国几千年茶道修行的必经之路 。如何从一个小茶壶了解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品味出人生的真谛?如何在茶事活动中了解自然?如何通过茶道的修行来洗涤雪灵,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静” 。中国的茶道就是通过茶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种空精神宁静的心境 。试想,当茶香开始悄悄渗入你内心和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时,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亮,你会在虚静中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乐”的境界 。可以说:“除了静言,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可以达到茶道的形而上境界 。”

“易”是指和谐、愉悦的意思 。中国茶道是一种迎合高雅和大众口味的方式 。体现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凸显了道家“自甘堕落以适己”的随意性 。历史上有学者说,茶道重在“茶之韵”,意为饮茶托事,启发思想,广交朋友 。佛教徒说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通过喝茶提神,参禅悟道,修一佛 。家里人宣扬茶道重在“茶的力量”,意在用茶养生、养命、成仙 。普通人说茶道重在“茶的味道”,意思是喝茶去腥,解闷解渴,享受生活 。可见,无论是谁,都可以从制茶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慰藉 。从古至今,参与中华茶道可以通过弹琴、歌舞、吟诗作画、赏月花、论经游戏、独对山河、绿蛾赏瓯、潜心读易经、买酒娱乐等方式进行 。中国茶道特有的愉悦,与日本茶道讲究的“静穆之美”的风格完全不同 。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一切自然随性,从而为中国茶道奠定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

“真”被誉为中国茶道的起点和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真”有三层含义:一是追求“道之真”,即通过品茶活动对“道”的真正理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二是追求“情真意切”,即通过品茶、抒情,将茶友间的真情流露公开化,达到茶人之间真诚相见的境界;三是对“性之真”的追求,即在品茶的过程中,真正能从内心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内心,放牧本性,从而达到“存其各方面之真” 。“珍爱生命,珍爱生命,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舒适,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真实”,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
——摘自我的作品《品清茶香》
【一杯清茶,百般滋味 品茶之道】

    推荐阅读